- · 广西植物版面费是多少[04/29]
- · 《广西植物》投稿方式[04/29]
- · 《广西植物》数据库收录[04/29]
- · 《广西植物》期刊栏目设[04/29]
植物怎样写毕业论文(如何写一篇研究植物的论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又是星期六,晚上十点多,我们七个人拿着火机、火柴、车座、火把、手电筒、食物、水、厂里自制的两把裁纸刀,悄悄地溜出工厂,走向后山。 果不其
又是星期六,晚上十点多,我们七个人拿着火机、火柴、车座、火把、手电筒、食物、水、厂里自制的两把裁纸刀,悄悄地溜出工厂,走向后山。
果不其然,见山杀马,白天看着不远的路。 在杰科的带领下,我们摸黑向西拐,爬了一个多小时,才找到他说的洞口。
回头看山脚下的工厂,一点点的灯光似乎就在眼前。 不敢大声说话,怕惊动世人。 晚上,真的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开口部像巨蛇一样静静地张开着嘴,开口部犬齿交错的石头覆盖着一半的开口部。 我捡起石头扔进洞里,从洞里传来石头撞击的声音。
让我们互相看看。 当然,看不清楚对方的表情。 杰掏出火柴,点燃火把,朝洞里用力扔去。
火炬在洞里熊熊燃烧。
火把是我擦机器的棉花
纱缠在六号钢筋上做的,蘸上了机器保养时用过的废油。这叫打草惊蛇又叫投石问路。
同来的还有两个女生,看到这个洞口有些犹豫,想回去又不敢,只好硬着头皮和我们一起疯。
火把在燃烧,空气没有问题;扔进去的石块有撞击声,里面没有水,没有来路不明的动物。
我们在洞口捡了一些干树枝,捆好后背在身上。
杰子打头,我们七个人鱼贯而入。
山洞不大,人走在里面能直着腰走路,也就是两米多高的样子,宽和高差不多。不是天然石洞,洞顶水泥喷浆,两侧洞壁青石垒砌,脚下也是条石铺成的路,进洞方向左下角地面上有水槽,干涸,铺着长石板。
往里走大约三四十米,杰子说有一个广场。
我们聚拢过去,似乎又是一个洞口,不过是个出口,有武陵人豁然开朗的意思。
原来我们走过的这三四十米只是一个狭长的通道,通道尽头,连接着一个挑高十多米的大厅,拿着火把走了一圈,怕是有一百多个平方,另一侧是一个更大的洞口,那里,应该才是真正这条山洞的本来面目。
我们在这个酒店大堂一样的开阔地方稍微休整了一下,商量着还要不要继续往里走,倒是两个女生,进来之后见没有什么危险,反而胆子大起来,说都到这里了,不进去看看就太可惜了。
我们五个男生也有这种感觉,都已经进来了,没理由不继续走下去看个究竟。
确定了洞里面的空气没有问题,我们踩灭火把,打开手电。
这个大厅也是有明显人工开凿的痕迹,洞顶上喷着水泥浆,还打着锚杆,挂着铁丝网。
再一次进入洞口,构造和刚进来时的洞口差不多,只是大了许多,挑高大约四米,弧形穹顶,宽也是三米多。洞壁上离地面两米半左右高度处,离不远就有一个凹槽,长宽深都是半米左右,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用。
洞里干燥,空气也算新鲜,感觉不到有风。
又走了几十米,洞壁两侧各开了一个几十平米的空间,就像一间侧屋一样,或者是储藏室。
大张是我们班老大,年龄最长,也最是老成持重,拿着手电走进去,四处照照,突然招呼我们说都过来看看这是什么。
在侧室最里头的顶部一角,有一个直径约三十公分的黑黝黝的洞,因为太高,看不清里面是什么结构。
我让杰子蹲下,我踩着他的肩头上去看看到底是什么,杰子说我太重了,他驮不动。
大张说我来。
我踩着大张的肩头,扶着洞壁慢慢被他驮起来,手攀着小洞口拿手电往里照,洞并不深,似乎有风吹过,我伸进胳膊,摸到里面有个拐角,本来向上的方向转而又向下,手臂太短,再里面的情形就摸不到了,但是也能想象的到。
这应该就是长洞的风口,或者说是洞内环境的通风系统,这个小洞的结构应该是旋转九十度后的“之”字形,另一端直通地面。
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洞内的安全,有雨水或者不明物体从上部通风口掉下来,直接掉到“之”字形第二个拐弯处的排水系统里,如果进来的空气质量不好,还可以轻松堵死这一个通风口。
我看了另外一侧的另一间侧室,果然上面也有一个类似的结构。
继续往前走,洞内地板并不是很平坦,有些地方有明显的上坡感觉。
里面有很多侧室,大小不一,有一个侧室虽然进深也是十几米,却是沿着山洞方向的开间有百十米长,中间没有立柱等其他支撑,像是一块巨石掏出来的一样,令我们惊叹不已。
侧室并不都是对称结构,有的地方似乎是开凿过,后来又用石头砌上了,我们猜想大概是地质条件不太好,碰到了碎顶或者暗河。
脚下的排水槽里已经有哗哗的水声,这座山上绿植密布,涵水性能很好,水资源比较充沛。
文章来源:《广西植物》 网址: http://www.gxzw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8/1366.html